FOXO3:灵长类干细胞的再年轻化
Cell期刊于2025年6月13日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通过基因增强的人类前体细胞在44周内能够减缓并在多种器官系统中逆转某些年龄特征。研究人员将其描述为对多个器官系统的全身性“年轻化”。
灵长类动物的细胞再年轻化
真的能在灵长类动物身上可量化地逆转衰老吗?同行评审的研究在 Cell vom 13. Juni 2025 报道,经过基因增强的人类前体细胞在猕猴身上经过44周的观察后,年龄特征得以减弱,甚至在某些方面逆转。研究人员将其描述为对多个器官系统的全身性“年轻化”。伴随的中国科学院新闻稿提供了给药、过程和安全性证据。
这里关注的是间充质祖细胞,即早期的结缔组织前体,它们通过信号分子抑制炎症、促进修复并使组织稳定。FOXO3 被称为长寿调控因子(转录因子),它调控应激反应、细胞保护和代谢通路。人类FOXO3基因的变体自2008/2009年以来多次与长寿相关。研究中使用的细胞被设计成使FOXO3持续活跃,从而使细胞对衰老压力更具抵抗力。一个重要角色来自外泪泡—微小囊泡,细胞分泌它们作为信号包,抑制炎症并推动修复程序。尚未清楚观察到的“年轻化”是否主要通过这些外泪泡来介导,还是存在其他机制参与,目前正在研究。

Quelle: cell.com
FOXO蛋白的调控与调制,以及干细胞再年轻化的潜在治疗策略。
研究团队进行了一个44周的对老化猕猴的试验方案:每两周静脉注射FOXO3增强的、“抗衰老”的人类前体细胞(剂量:每千克体重2×10^6个细胞),在观察期内未发现明显的急性副作用或肿瘤形成。伴随的报道提供了认知和脑结构方面的改善、骨骼与组织的年龄相关退化的减缓、炎症信号的抑制以及在多种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时钟呈现“更年轻”模式的证据。还提到新闻稿用来解释结果的类比,以及外泪泡作为核心作用路径的讨论。

Quelle: mdpi.com
氧化应激与miRNAs对FOXO3a基因表达及其靶基因的影响,与衰老过程和再年轻化相关。
结论性:尚不清楚44周结束后效应的持续性、最佳剂量与频次,以及长期和大规模人群中的安全性。所有这些仍待解答,需要人体研究。
错误/误导:字面理解“猴子又变年轻”会让人误以为生物学年龄已完全回到年轻状态;实际上,若干年龄相关特征与功能有所改善,但日历年龄并未改变。同样,不能立即据此推出可在人体应用的抗衰老治疗——仍缺乏临床数据与监管评估。
反应与对立观点:科学评论强调方法学的严谨性,但警告避免对研究设计之外的过度解读。大众报道传达核心结果但常常过度简化。关于间充质细胞治疗的综述指出,虽然安全性较好,但效果因适应症不同而显著不同,标准化流程至关重要。
影响与结论
从实践角度来看:这是首次有力的灵长类数据,表明基于细胞的再年轻化不仅仅是鼠类现象。这为衰老相关疾病带来前景——但同时翻译、持续性和生产仍存在未解之处。若要验证说法,应始终查阅原始来源(PubMed/DOI),关注研究时长、终点和安全性,并将新闻稿与摘要进行对照。对于监管路径,外泪泡的标准、放大和质量控制是关键障碍。
UCTV讲座用易懂的方式解释了干细胞如何参与老化过程——有助于在整体框架中理解前体细胞的作用。
未解的问题:在停止治疗后效应会维持多久?是否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或与药理类的抗衰老保护剂联合来增强或组合效应?答案需要多年的随访研究。如何在不损失效力的前提下,对外泪泡进行治疗性标准化和监管?在更大、遗传上异质的人群中重复给药会产生哪些风险,包括罕见事件?最后:何时以及如何启动并获得批准第一批人类研究,使用FOXO3增强的细胞或其外泪泡——考虑到MSC基因治疗在某些适应症下已获得批准,但仍需严格的适应证评估。
结论:现有数据支持一个小心乐观的观点:通过FOXO3增强的人类前体细胞在老年猕猴身上可在多个器官层面改善若干老化特征——在44周内安全且可重复。这不是“青春泉”,但在跨越小鼠范围走向细胞基础的再年轻化方面是一个实质性进展。对你们的建议是保持好奇心,查阅原始来源,谨慎对待夸大的承诺,关注通往人体研究的速度、安全性与透明度。